【桓譚】字君山,沛國相人,兩漢之交哲學家和經濟學家。
愛好音律,善鼓琴,博學多通,遍習五經,喜非毀俗儒。哀帝、平帝間,位不過郎。王莽時任掌樂大夫。劉玄即位,詔拜太中大夫。光武帝時,任議郎給事中。因堅決反對讖緯神學,“極言讖之非經”,被光武帝目為“非圣無法”,險遭處斬。后被貶,出任六安郡丞,道中病卒。他把燭干比作人的形體,把燭火的精神,提出“以燭火喻形神”的有名論點,斷言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獨立存在,正如燭光之不能脫離燭體而存在一樣。王充稱道他的著作是“訟世間事,辨昭然否,虛妄之言,偽飾之辭,莫不證定”。(《論衡·超奇》)對后來無神論思想發(fā)展有所影響。著作有《新論》二十九篇,早佚 ?,F傳《新論·形神》一篇,收入《弘明集》內?!缎抡摗芬郧鍑揽删嫳据^好(見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》)。另有賦、誄、書、奏凡二十六篇,今存《仙賦》、《陳時政疏》、《抑讖重賞疏》等文(見《藝文類聚》及本傳)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著錄有集五卷,已佚。傳見《后漢書·桓譚傳》。